一、基础养护:保障植物健康生长
- 土壤管理:每季度松土1次(深度15-20cm),梅雨季后及时翻土防板结;土壤pH值控制在6.0-7.5,定期检测,偏酸/偏碱区域施有机肥、草木灰改良。
- 灌溉规范:春季每周1-2次,夏季高温时段(早晚)每3-5天1次,冬季每月1-2次(正午浇水防冻);梅雨季节暂停浇水,及时清理排水沟,避免积水烂根。
- 施肥要求:优先用缓释肥、有机肥,3月施萌芽肥(氮磷钾比例3:1:2),9月施越冬肥(磷钾肥为主);避免在居民晾晒时段施肥,减少异味影响。
二、修剪整形:兼顾景观与居住安全
- 乔木修剪:冬季(12-2月)休眠期重剪,去除病枯枝、过密枝,保持树干通直,分枝点高度≥2.5m(不影响行人车辆);靠近窗户、阳台的乔木,控制树冠外延,避免遮挡采光。
- 灌木与地被修剪:春季剪徒长枝,夏季及时剪残花,秋季整形修剪,保持高度整齐(灌木0.5-1.2m);地被植物(麦冬、马尼拉草)每2-3个月修剪1次,杂草覆盖率≤5%。
- 修剪细节:工具需消毒,避免交叉感染;修剪废弃物当日清运,不堆积在绿地或楼道旁;避开居民休息时段(如午休、夜间)作业。
三、病虫害防治:环保低扰为主
- 预防措施:每周巡查1次,及时清除病叶虫枝;冬季树干涂白(生石灰+硫磺粉),梅雨前喷洒保护性杀菌剂;搭配种植驱虫植物(薄荷、薰衣草),减少农药使用。
- 防治要求:优先生物防治(释放瓢虫、使用性诱剂),必要时用低毒、低残留农药,严禁高毒农药;喷洒农药需提前告知居民,避开晾晒、散步高峰时段,设置警示标识。
- 重点防控:针对昆山高发的蚜虫、红蜘蛛、天牛,以及白粉病、褐斑病,建立台账,发病初期及时处理,避免扩散。
四、安全与居民友好型养护
- 植物安全:严禁种植有毒(夹竹桃)、带刺(构骨)、易飘絮(悬铃木)植物;靠近儿童活动区的绿植,修剪成圆润造型,避免尖锐枝条。
- 作业规范:高空修剪需搭建安全架,系安全带,不高空抛物;使用打药机、割草机等设备时,控制噪音(避开清晨、夜间);养护人员需佩戴工牌,文明作业。
- 应急处理:台风、暴雨前加固乔木支撑(三角支撑+防倒带),清理枯枝;灾后24小时内扶正倒伏植株,修复受损绿地,避免影响居民通行。
五、长效管理:规范流程降本
- 日常巡查:每日记录绿植长势、病虫害情况,每月全面排查1次,枯萎植株补种率100%;建立养护台账,留存施肥、用药、修剪记录。
- 设施维护:定期检查灌溉系统、排水管网,破损部件3日内维修更换;绿地内座椅、景观小品周边绿植,及时修剪避免遮挡。
- 居民协同:设置“绿化养护公示牌”,标注作业时段、联系人;通过业主群告知重要养护计划(如大面积修剪、喷药),收集居民反馈,调整作业安排。
当前位置:


